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

3個月達成全親餵,第五篇:走上全親餵以後的生活:痛、累,但也有微光

當全親餵終於變成日常,我才發現真正的挑戰也才剛開始。這篇寫的是我如何重新建立與寶寶的節奏、如何在身體疼痛與精神焦慮中找回自己一點點空氣,也想陪妳走這段路。

著嬰兒回家,我已經做好被震撼教育的心理準備。

尤其是準備轉全親餵,已經預知剛開始會有多慘烈,還好隊友請了2個月的育嬰假跟我一起奮鬥💪。

剛回家時,兔寶還是維持親餵、瓶餵(配方)混合方式,我在白天儘量掛奶,寶寶一哭就是上胸部,但效果不太好,有時候兔寶會哭到完全無力喝奶,只好補一瓶配方先讓他喝飽。半夜更是慘兮兮,因為怕壓到嬰兒而分床,但嬰兒沒辦法自己睡在小床上(所謂的落地醒),所以不斷哭鬧、哭鬧後又吞進空氣脹氣、肚子脹氣更不舒服繼續哭。半夜總是夾雜討安撫、不舒服、肚子餓的三種需求。

而在此時兔寶又出現了第二次紅屁屁。

隊友建議我們先比照月中的處理方式,換幾天無乳糖配方奶試試?我這幾天就先擠奶。

在極度不願意又不捨之下,我同意了,但每次擠奶都好憂鬱。擠奶=卡在那邊半小時以上,什麼事都不能做,包括抱寶寶啊!

不過這次的紅屁屁,很快就被我們照料下來了。屁屁只要在水洗後,用吹風機冷風吹乾,整天開著尿布晾,直接光屁屁舖著產褥墊最好,很快狀況就改善了。

紅屁屁好了之後,我就向隊友提出轉全親餵實際的計劃。計劃是這樣的,我白天就全力掛奶,慢慢減少瓶餵次數,監測尿量,如果到晚上尿量還不足300g,就補些配方,但補在獨立的一餐,而不是親餵後立刻補。

其實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,反正就滾動式調整。

第一天,到晚上5-6點時,尿量好像才150-200左右,於是我補了一瓶60cc配方(爸爸餵,媽媽不拿奶瓶以免寶寶混淆)。睡前11點左右,維持瓶餵120cc,讓我們能得到3小時左右的睡眠;但是兔寶不願自己睡在小床上,倒是爸爸實驗性的讓兔寶依偎在我身邊睡,他可以睡得很好,所以這件事就定下來了😂

兔寶睡在我身邊後,半夜只要哭鬧,我就請隊友快速幫我們調整成親餵姿勢,塞奶安撫,就一片祥和😂 

觀念澄清1:雖然都說要母嬰同室不同床,避免窒息風險,但母嬰同床才是原始哺乳類最自然的樣貌啊!想像原始人在山洞裡生活,嬰兒不都是依偎在媽媽身邊睡覺嗎?

只是母嬰同床要注意:床務必淨空,不要有多餘的被子枕頭;親餵媽媽才適用,媽媽和小孩間會有神奇的睡眠同步(每次兔寶醒來要喝奶前,我眼睛就睜開了);服藥中、有其它身體狀況的媽媽不適合;父嬰不建議同床。媽媽本能的眠很淺,但爸爸就不一定了,演化只把這能力賜給媽媽⋯

之後白天我就持續掛奶、監測尿布重量,剛開始大約都在傍晚時刻要補一瓶配方,但某天心一橫,我就把那瓶奶也拿掉了😂 這期間兔寶也大約2個月大了,只剩下睡前還喝一瓶配方。

觀念澄清2: 親餵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,不知道小孩有沒有喝飽。有沒有喝飽看尿布重量就知道,嬰兒出生6天後,每天尿布要有5-6片濕透,整天大約淨重300g。

我們連續測量尿布有3-4個月,到最後拿在手上惦惦就可以猜到重量😂

我小時候剛好是世界被嬰兒奶粉席捲的世代,所以我媽媽和周圍的親戚,都沒有餵母奶的經驗。(當時能給小孩喝奶粉,是有錢人的一種表現呢!)我經常被自己媽媽詢問:怎麼才沒半個小時又要喝奶?怎麼好像一直沒喝飽?不要沮喪,我們一起散播知識讓家人也成長吧!

兔寶睡前那瓶配方一直沒拿掉,在隊友閱讀的KOL文章中,睡前餵比平常奶量更高的奶,有助於寶寶睡過夜。由於睡前補了配方,我睡前就要擠奶,以把奶量追起來。

可惜兔寶沒有因為睡前那瓶奶而睡過夜,反而疑似喝下太多奶,而脹氣肚子痛。試想:睡前吃下一大碗消夜,你會好睡嗎?餵入過量的奶讓寶寶睡久一點,也正是我不願看到的事。既然兔寶睡不好,11點喝完、2-3點就醒來,那何不讓我11點親餵呢?親餵大概也是2-3點會起床討奶😅

於是又在某一天,試行了睡前改親餵。原本就在300g上下的尿布量,一下掉到了250g左右,但隊友和我心也漸漸寬了,兔寶的精神活力都很好,也沒有脫水的症狀,所以我們繼續試了幾天。

在兔寶3個月大前後,全親餵默默達成了。不過離傳說中的「海闊天空」似乎還很遠。兔寶仍然持續掛奶,每天循環就是喝奶40-50分鐘、睡著30分鐘(放不下來,抱著在哺乳枕上小睡)、醒來換尿布或清醒互動、沒半小時又繼續掛奶,以2小時為cycle在進行著,半夜也是2小時討一次奶。雖然掛奶可以追劇很舒適啦,但媽媽我好想出門啊!

掛奶中的嬰兒要如何出門?下篇聊聊讓全世界變成我的哺乳室吧!

觀念澄清3: 母奶是由寶寶跟媽媽下訂單的;寶寶透過移出奶水,告訴媽媽身體他需要的量多少,這個是自然界設計好的👌 生理上「沒奶」的人很罕見,多半是被配方排擠到,最後自然退奶了。在沒有配方的介入下,媽媽只要全力掛奶,其他寶寶都會處理的。相信寶寶吧!

給媽媽的建議:在產前就預先調查好醫療資源,包括鄰近的IBCLC醫生、IBCLC國際泌乳顧問、支持母奶哺育的兒科醫師、乳房外科醫師。這些都可能會派上用場!之後來分享我的IBCLC顧問家訪、不幸的幾次乳腺炎以及乳外血淚史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搬家小通知|歡迎來新家坐坐

親愛的你,謝謝曾經在這裡停留。 我已經把這個部落格的內容慢慢搬到新的空間: 《光是這樣就很好》 → lightisenough.wordpress.com 這個新空間會繼續分享 關於育兒、工作的拉扯、以及日常裡那些微小卻溫柔的光。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陪伴,歡迎追蹤新站,一起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