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記錄兔寶 1–2 歲之間的餐具練習歷程。從一開始的丟碗灑飯、親子磨合,到慢慢能穩定用叉子、湯匙吃飯,我學會了怎麼在亂七八糟的餐桌上保持淡定,也重新認識了自己和家人對「吃」的焦慮與執著。這是育兒,更是一場關於耐心與界線的修煉。
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
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
副食品怎麼給?10–12 個月:從食物掉滿地到餐桌共食的進化紀錄
10–12 個月是兔寶真正「吃起來」的階段。這篇記錄他如何練習吃雞腿、拿叉子送水果、認識自己吞不下的食物該吐出來,也記下媽媽怎麼一邊訓練自己放寬標準、一邊在混亂中欣賞孩子的進步。我們也開始練習餐桌共食,那是吃與陪伴同時發生的時光。
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
副食品怎麼給?7–9 個月:從手指食物開始的五感訓練
7~9 個月是我們正式練習手指食物的時期。這篇記錄從第一次蒸南瓜到每天兩餐的安排、gagging 的處理、餐點難度怎麼調配、食物怎麼準備得好抓、怎麼幫寶寶建立信心,也記下我身為零廚藝媽媽的調整與餐桌焦慮。這不是完美餵養,而是我們一起在餐椅上慢慢練習的故事。
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
副食品怎麼給?4–6 個月:從十倍粥開始的親子試吃旅程
這篇記錄兔寶 4–6 個月的副食品探索歷程,從十倍粥開始,到嘗試蔬菜、水果、蛋黃、魚肉,寫下每一天的搭配與反應。也分享我選擇餵食時段、蒸煮技巧、過敏觀察、排氣與喝水方式,以及那些寶寶吃飯時的小情緒與趣味反應。
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
副食品怎麼給?思考篇:從餵食流派到餐桌氣氛的選擇與反思
副食品該怎麼開始?我從泥派、粥派、BLW 到 TW+FF 全部研究了一輪,也回望自己童年那些「不喜歡吃飯」的經驗。這篇不是攻略,而是關於餵食哲學、餐桌氣氛,以及怎麼把自己的反思轉化成陪孩子吃飯的方式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
搬家小通知|歡迎來新家坐坐
親愛的你,謝謝曾經在這裡停留。 我已經把這個部落格的內容慢慢搬到新的空間: 《光是這樣就很好》 → lightisenough.wordpress.com 這個新空間會繼續分享 關於育兒、工作的拉扯、以及日常裡那些微小卻溫柔的光。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陪伴,歡迎追蹤新站,一起走...
-
這篇文章記錄我親身經歷的乳腺膿瘍與引流手術過程。從硬塊到破膿、從保守治療到插管引流,一切都源自乳腺炎的延誤就醫。希望這段血淋淋的經歷能提醒每位哺乳媽媽:對乳腺炎,不要輕忽。
-
這篇記錄了乳腺炎反覆期間我做過的努力與學到的技巧,從泌乳顧問家訪,到電動牙刷舒緩、硬塊自救方法,甚至包括塞奶、奶嘴與親餵的矛盾選擇。但就算再努力,有些硬塊還是慢慢變成了後來的惡夢⋯這是我當時不知道的事。
-
第一次嚴重塞奶來得又急又痛。這篇文章記錄我在半夜請通乳師到府搶救的真實經歷,從飲食雷區、塞奶反覆、到哭著找醫生與泌乳顧問的過程。如果你正在經歷塞奶或乳腺炎,希望這篇文字能陪妳走過那段痛,也提醒妳:不要等到真的撐不下去才求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