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記錄兔寶 1–2 歲之間的餐具練習歷程。從一開始的丟碗灑飯、親子磨合,到慢慢能穩定用叉子、湯匙吃飯,我學會了怎麼在亂七八糟的餐桌上保持淡定,也重新認識了自己和家人對「吃」的焦慮與執著。這是育兒,更是一場關於耐心與界線的修煉。
我翻找坊間各式blogs似乎較少人(詳細)描述1-2歲之間小孩的餐桌訓練。
我完全可以理解原因,因為這個階段太長、又充滿了沮喪啊!
從10-11個月開始,我就開始提供餐具給兔寶抓著玩。當然前期都是玩、丟、戳食物,但隨著一次次示範如何使用餐具,兔寶也展現出快速的進步!
不過很快的,兔寶就進入到很長一段時間的丟丟樂時期。這時間遭殃的包括食物本身、餐具、碗、任何他用餐時抓得到的物品,水壺什麼的也都難以倖免。平常我們也準備各種球類給他丟(他還擁有私人球池呢),但餐桌上的丟丟樂刺激太強烈,兔寶還是一日復一日的丟下去。
通常我看到他丟食物(不只食物,包括上述種種)時,我會請他輕輕放回桌上,或是食物不吃放到另一個碗裡,或是交給我。隨著年紀越大,這些指示才越來越能遵守;兔寶約1歲3個月時,有一次帶去跟我同事們同桌用餐,我真擔心他會把食物丟向對桌的人啊Q Q
小孩在丟食物時,我通常除了給予指示(不吃放這個碗裡、水不喝輕輕放回桌上),儘量不去做太大反應,也不第一時間撿食物,以免加強兔寶的迴路覺得「你丟我撿」很有趣。但這件事也是失敗過,尤其是當忙了一整天,坐下來吃2口菜,身邊小孩就開始亂灑最難清理的米飯時⋯⋯也是會忍不住先收碗,再做後續打算。
收碗時我儘量配合說明「這樣丟就表示你不餓,我收起來囉」
口氣要溫和但行為堅定——某一次我媽在旁邊看我說明兩次後收碗,不給兔寶繼續吃,急著指示兔寶「你趕快跟媽媽說你會乖乖吃,不然媽媽就生氣把飯收走了」
很抱歉,我沒有生氣,我也不是要情勒,是真的言行和一,讓兔寶知道媽媽講的是認真的。(食物情勒是我媽擅長的,即使長大了她都還是會用「我買這菜很貴」「我有煮你的份」「你們都不體諒媽媽的辛勞」等方式把我拴著要吃她煮的飯。染上情緒的飯也沒那麼好吃了呢)
總之溫和堅定,言出必行,雖然有時候還是會被惹毛,但也漸漸練就出泰山崩於眼前而不驚的淡然來。
有時候真的需要放寬心,那就是一地的米而己,還有小孩一身的湯(練習用碗喝湯中,偶爾用湯洗個臉也是有的),頭髮上夾雜著玉米粒什麼的,再洗就好了,沒什麼值得動氣。我了解,東方人的食物難免油水阿雜很難清理(兔寶又偏偏是中餐的胃),但人生就是一場修煉啊!
這個長約一年的時期,我撐得住,但我爸媽沒兩下就直接放棄都用餵的了。溝通多次要讓小孩練習自己用餐、吃多少自己決定,但我爸媽根深地固就是小孩一定要餵飽,自己還不太會吃就是要餵!我溝通到耐心耗盡(給家人帶的請三思),他們還是在我不在時用餵食。每一個小孩的出生成長,都讓身邊的照顧者不斷的回思自己的生命經歷、再次與自身和家人對話,這對話太頻繁了牽涉到我們各自成長記憶和傷痕,我真的沒心力再繼續下去。又溝通小的、又溝通老的,我真的累⋯
幸好他們只是餵,兔寶會乖乖坐在餐椅上,不會「追餵」。
也是兔寶在接近2歲後用餐狀況平穩,不太丟食,餐具本來就用很順溜,家人也逐漸放日讓他吃(我一直在旁邊假借對兔寶說明,實則說給家人聽⋯「去幼幼班就要自己吃囉,在那之前沒學好吃飯,上學就要餓肚子囉,不會有人餵你吃喔」)
1-2歲這一年,兔寶的咀嚼吞嚥當然是大大躍進,表達能力也更好,會要求東要求西的(指定要吃什麼、餐桌上他想要什麼,以及跟大人一樣的自己拿取食物),真是漫長的1年。到最近2歲1個月,雖然急躁的個性常惹得爸媽手忙腳亂,但在家、出外用餐,品質都大幅提升了!可能我們也一起升級了吧!
建議大家外出用餐時,先找好環境比較友善、有提供兒童座椅、餐點比較適合小孩的地點,多找些口袋名單在常出沒的地點,隨時用得上!
最近我們外食也比較能挑戰火鍋或牛排了(這種要自己煮、或花時間切的餐點,建議後期一點再來挑戰)。
有一點點🤏(不敢開心太早)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